人均消费仅14元却年入20亿,“微利王者”超意兴的供应链密码是什么?_门店_把子_定位
“低价现炒食堂”生意好做吗?
全文 3821 字,预计用时 4 分钟。
作者|柳萱
编辑|珀晓
视觉来源|作者拍摄
在北京二环内,14元能吃到什么?超意兴给出了答案:一块8元的把子肉,一份4元的肉沫冬瓜,一碗2元的蟹稻米饭,还能免费喝到热腾腾的玉米糊。这样的组合,不仅能吃饱还能吃撑,在一份盒饭都动辄25元起步的一线城市,实属罕见。
超意兴并非一夜爆红。这家发源于山东济南的快餐品牌,其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的老字号“正泰恒”饭铺,主打菜品就是把子肉。1993年,第四代传人张超在济南火车站旁开设了首间仅20平米的“超意兴”小店,历经十年探索,确立了以祖传的传统鲁菜把子肉为招牌产品的经营模式,并围绕这一核心推出卤货、家常炒菜等系列产品。
展开剩余90%凭借“百姓厨房”的精准定位以及10元以下的亲民价格,超意兴在山东当地逐渐站稳脚跟,发展成为知名品牌。2023年,超意兴正式进军北京、河北市场,依旧主打10元以下的价格定位。这一策略在消费降级背景下迅速打开市场,被业内称为“中国版萨莉亚”“餐饮界拼多多”。这一年,超意兴营收超20亿元。
今年以来,在预制菜争议和餐饮行业收缩的背景下,现炒模式正成为行业新趋势,乡村基、南城香等品牌纷纷在近期布局了现炒社区食堂模式。而作为这场变革的排头兵,超意兴已在全国5省23市布局了729家现炒门店。值得深入探讨的是,其成功背后,有着怎样的商业逻辑?是否具有可持续性?这又将为中餐市场带来怎样的启示?
为探寻上述问题的答案,供应链范式实地走访了超意兴·把子肉东四北大街店、车公庄店,以及南城香首家现炒门店、乡村基丰科万达店等。
01.上百个“现炒”SKU,最贵单价仅18元走进任何一家超意兴门店,都能看到相同的模版:社区食堂定位、亲民价格策略、全客群覆盖。
东四北大街店位于北京二环核心区,距离南锣鼓巷、雍和宫等热门景点仅两三个路口。步行约十几分钟,就能看到一排灰砖青瓦的建筑中夹杂着一抹醒目的中国红,格外显眼。
一进门,映入眼帘的是一格一格整齐排列的不锈钢保温餐台,色泽红亮的把子肉、炸藕盒、鱼香肉丝、清炒时蔬等20余种家常菜一字排开。每个餐格玻璃前都贴着醒目的价格牌:8元的招牌把子肉、6元的红烧茄子、2元的米饭,数字简单直接,没有任何套路。
与周边最低30元的咖啡和高价简餐店相比,超意兴的定位显得格外亲民,门店面积超百平,人均客单价仅需23元。菜单上共有主食、熟食、荤菜、素菜7大类上百个SKU,价格带集中在2-15元区间,最贵的土豆炖牛肉也不过18元。
但每天具体到店能吃到什么,还要看当日的菜谱。工作人员会在衔接厨房的小窗口等待厨师端出新炒的热菜,随后撤下打饭区的空盆换上热菜。这种“现炒现补”的运营模式,确保了餐台上菜品始终维持最佳的新鲜度。
此外,超意兴还延续了山东总店的惠民传统:每位顾客都能免费取用玉米粥,打包不额外收费。在北京新园店,每月18日中午会准时推出50份爱心餐。这些细节虽小,却让社区食堂的定位更加深入人心。
在经营时间上,同样紧扣社区食堂的定位。早餐于清晨6点开始供应,直至上午10点;午市营业时间延长至下午3点;晚餐则从傍晚5点起,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,部分门店还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经营服务。
这种标准化运营体系确保了高效的经营效率。午间用餐高峰期,在小范停留的半小时间,店内的客流量就接近100人次,翻台率达到2次。在用餐区,聚集了包括银发老人、上班族、工人、儿童在内的不同年龄段与职业群体,这些对价格敏感却注重口味的消费者,构成了其稳定的用户基础。
一位顾客点了一份素菜和一份主食,总共只花费了7元。他感慨道:“这性价比简直拉满,尤其是在二环里,着实难得。”
小范走访了位于市区和远郊的三家门店,发现一个有趣现象:在二环内月租金近5万元的门店与远郊月租1万元的门店,菜品定价完全一致。这种“同城同低价”搭配“现炒”的独特模式,让超意兴在经济下行、预制菜饱受争议的时期迅速走红,引得多家品牌纷纷效仿学习。
02.深耕微利模式28年,垂直供应链驱动精密周转超意兴以人均14元的超低价格,在中餐市场卷出了新高度。这背后并非简单的价格战,而是建立在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之上的精密计算。据透露,超意兴10元套餐的净利润率仅为7%,看似微薄的利润率背后,是其深耕28年的支撑。
首先,在生产环节。早在1997年,当大多数餐饮企业还在依靠传统模式时,超意兴就已开始自建配送中心。到2020年,其中央厨房已迭代至第五代,领先行业十年之久。目前,在济南总部生产基地,超意兴已建成集蔬菜加工、面食加工、肉类加工、生鲜调理、复合调味料加工等五大功能区域为一体的生产基地,年产量达1.2万吨,辐射半径600公里,可覆盖山东全省及京津冀地区。
(超意兴中央厨房)
第二,在生产工艺方面,超意兴实现了传统烹饪与现代工业的融合。以招牌产品把子肉为例,从原料入库到切片、过油、脱脂等12道工序全部在车间完成,采用德国进口设备确保每块肉重量误差不超过3克。同时通过数字化手段保留传统工艺精髓,实现98%以上的口味还原度。目前把子肉销量超5万块,通过自建冷链网络几个小时内可送达所有门店。
第三,超意兴的供应链优势不仅体现在生产环节,更贯穿于整个采购体系。在东北优质稻米产区黑龙江鸡西市,公司建立了专属种植基地,通过规模化直采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流程管控。这种模式不仅确保了米饭品质的稳定性,更使采购成本降低了22%。从稻谷脱壳到最终呈现在顾客餐桌上,整个流程严格控制在15天以内,其新鲜度远超普通市售大米,这也正是超意兴米饭口感的关键所在。
第四,在供应商管理方面,超意兴内部采用小程序竞价平台,每日对所需的土豆、白菜等大宗食材进行实时竞价。这种透明化的采购模式,使得公司蔬菜采购成本较传统渠道大幅降低。一位长期合作的供应商透露:“虽然单价压得低,但超意兴的采购量惊人,比如土豆日均采购量就达四五吨,薄利多销反而更划算。”
(超意兴欣园店)
最后,对于如何管理多品类、大批次的食材,超意兴有着独到的方法,即依托数字化系统。小范在探店时发现,门店货品均录入一套专门的数字化管理平台。系统界面清晰地显示着所有食材的详细信息,包括产品名称、生产批号或日期、保质期、生产厂家、存储方式等关键数据。例如,从“一级大豆油”“鸡精”到“尖椒”“西红柿”等都被一一登记在册。
每一批次食材的生产日期、保质期、到货时间及存储要求(如常温、冷藏)等信息清晰可查,门店员工可随时查询库存状态与食材新鲜度。此外,系统还能自动预警即将到期食材,助力门店及时调整使用与采购计划,最大程度减少浪费,保障食品安全。
通过这种数字化精细管理,超意兴实现了对多品类、大批次食材的全流程可追溯和高效调度,为门店高效运营和品质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03.南城香、乡村基等连锁品牌入局,“低价现炒食堂”生意好做吗?随着超意兴的扩张,老乡鸡、乡村基、大米先生、南城香、红功夫、小菜园等品牌的相继入局,“低价现炒食堂”已成为餐饮行业的新趋势。
红餐智库发布的《中式米饭快餐品类发展报告2025》指出,2024年中式米饭快餐市场规模达2770亿元,同比增长10.1%。在刚需型餐饮消费需求持续攀升的背景下,品牌人均消费出现下滑趋势,品类步入“微利时代”,竞争态势呈现“多客群、全时段、全维度”的特征。此外,受“烟火气”“反预制”等消费情绪的影响,小炒等多个细分赛道热度高涨。
然而,现炒面临着诸多难点。一方面,现炒对厨师技艺和出餐速度要求极高,高峰时段易出现出餐延迟,影响顾客体验。另一方面,保持食材新鲜难度大,既要保证现炒所用食材当日供应,又要合理控制库存以防浪费。此外,标准化程度低也是问题,不同门店、不同厨师现炒菜品口味或有差异,不利于品牌统一管理与扩张。如何在“微利时代”破解这些难题,将是“低价现炒食堂”能否持续发展、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的关键。
(南城香首家现炒门店)
小范在探店时留意到,5月新开业的南城香首家现炒门店存在运营问题:下午2点半菜品就已售罄,导致不少到店顾客无餐可点。有消费者反馈,后厨操作急促,到点就匆忙处理,米饭虽熟透,却夹有硬芯,影响用餐体验。反观超意兴门店,在3点打烊前,仍有部分餐品滞销,造成了食材浪费。这两家门店的情况,凸显了餐饮业在运营时间把控与菜品供需平衡上的实际痛点。
此外,在解决厨师与口味标准化难题上,乡村基引入了炒菜机器人。不过,从现状来看,即便采用这一技术手段,人员成本问题依旧突出,餐饮企业在控制成本与保障品质间仍面临挑战。
(乡村基员工正在使用炒菜机器人)
对比来看三家品牌的价格,南城香荤菜3.18元/两,素菜1.58元/两,人均客单价25元;乡村基单价3至19元,客单价28元;超意兴2-15元,客单价23元。根据各门店所处地域来看,性价比相差无几。也就是说,在价格战已趋同质化的当下,低价策略已难以成为现炒模式的核心竞争力。
总而言之,现炒模式的成功,本质上是对餐饮行业“不可能三角”的突破尝试——既要低价,又要现做,还要盈利。随着更多玩家入局,行业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。最终能够持续发展的,必定是那些在供应链、运营效率和产品品质上都建立起系统优势的企业。【供应链范式】
参考资料:
1、《700+门店、20+亿年收入,山东走出一家“穷鬼食堂”》,36氪未来消费
2、《低价连锁餐饮全国狂飙,10元管饱的生意凭啥火了?》,Tech星球
3、《济南超意兴快餐店,直营600多家门店》,餐饮小记
4、《山东8元把子肉,喂饱北京打工人》,财经天下WEEKLY
5、《南城香开“现炒社区食堂店”!不卖馄饨、小火锅……》,职业餐饮网
6、《中式米饭快餐品类发展报告2025》:小炒、卤肉饭等走红,现炒+烟火气成流量密码》,红餐智库
发布于:北京市